最具影响力的数字化技术在线社区

168大数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 2 3 4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环保大数据蓝图初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4-7 09:10: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数据大咖,获取更多知识干货,轻松玩转大数据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在北京工作的杨浩很喜欢旅游,一有机会就呼朋引伴到各处游历。但他有个习惯,每新到一地,总要拿起手机,点开一个名为“蔚蓝地图”的APP。“在这个APP上不仅能看到当地空气、温度等情况,还能看到周边水质和污染源信息,尤其可以看到周围一些废弃、废水污染源企业实时更新的排放数据。要是发现周边企业排放超标了,就能一键分享到朋友圈,还能﹫环保部门举报监督。”杨浩觉得,通过这种方式,他也在为保护青山绿水尽一份力。

这个让杨浩赞不绝口的APP,是民间环保组织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与阿拉善SEE、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合作开发的数据整合软件,其数据涵盖了我国390个城市的2540多个空气站点,3879个水质站点,近9000家主要废气、废水污染源企业实时排放信息。自2014年上线以来,APP的下载量已超过300多万次,在社会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事实上,APP中的环保数据大多来自相关的政府部门。但之前公众若想自己去寻找,一定不容易———不是信息未被公开,而是要在颇为分散的数据源中找寻需求的信息一定耗时费力。为此,应需求而生的“蔚蓝地图”受欢迎就顺理成章。
“环境信息化存在体制机制不顺,基础设施和系统建设分散、应用‘烟囱’和数据‘孤岛’林立、业务协同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低、综合支撑和公众服务能力弱等突出问题,难以适应和满足新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需求。”3月初,在环境保护部最新发布的《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这样描述环保信息化的困境。
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方案》的布局下,未来几年内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将从模糊走向明朗。
推动数据整合共享
大数据思维要求从数据最终应用的角度出发,逆推环境管理需要什么样的数据,这就要从数据最初的采集入手。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已建立各级监测站2700多家,共有监测人员近6万名,监测用房287万平方米,监测仪器设备26.8万台,基本能够说清辖区内环境质量状况和污染源排放情况。
“但是目前的环境数据都有职能属性,数据由每个业务部门根据自身业务需求产生,而大数据则要求打破职能部门的界限,站在更高更全的视角梳理数据需求,明晰数据采集内容和责任,统一产生数据。”环境保护部信息中心主任程春明表示。
按照这样的理念,推动环境数据资源全面整合共享,既是《方案》的首要建设任务,也是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和基础和关键。
为此,在今后两年,环境保护部将着力解决环境信息化建设中各自为战的局面,加强基础设施集中统一建设和统一运行维护,开展对已有的信息系统、数据资源的梳理和整合,建成环境保护部、省两级部署的“一朵云”。
“‘一朵云’建设主要是促进环保系统内部形成资源共享,弥补环境管理的短板;同时这也为‘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建设的全国环境保护监测体系奠定了基础。”程春明说,全国环境保护监测体系建成后,将会成为环境保护领域的“百度”,是一个全国的、实时的、可搜索的系统。
挖掘最大数据价值
数据公开和共享之后,是最大程度地挖掘数据价值。
众所周知,大数据的目的并不在于收集和整合数据,而是要挖掘大数据的价值。即使再多的数据,如果不能形成有效应用,也不能真正助力环境保护。
环保部卫星中心主任王桥指出,目前我国环境管理的要求已不再是简单的数据提供和统计汇总,而是通过对数据的分析面向环境质量评价、环境容量测算、环境变化预测、环境绩效考核、环境风险预警、环境监督执法等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梳理《方案》,明显可以看出这样的思路和任务。
例如,为完成“加强生态环境科学决策”的任务,《方案》首次提出建设全景式生态环境形势研判模式,利用数据加强生态环境质量、污染源、污染物、环境承载力等数据的关联分析和综合研判,强化经济社会、基础地理、气象水文和互联网等数据资源融合利用和信息服务,为政策法规、规划计划、标准规范等制定提供信息支持,支撑生态保护红线、总量红线和准入红线的科学制定。
“创新生态环境监管”部分也提出将重点整合2013年以来雾霾监测历史数据,形成雾霾案例知识库,开展雾霾预测预警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提升雾霾预测能力,推动环评统一监管、开展环境督查监管、强化环境监管手段、建立“一证式”污染源管理模式等,不仅对环评、监察监管、预警预测、污染源管理、执法手段、信用管理、历史数据应用等各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对数据从产生到应用场景都进行了呈现。
打造政民互动新平台
《方案》也为公众更好地搜集和利用环境数据揭示了未来。
据程春明介绍,虽然“十二五”期间,公众服务体系正在逐步建设,各级环保政府网站也已经建成,但公共服务水平并不是特别高。“比如公众获取环境数据的途径不够通畅,就阻碍了数据价值的形成。”
为此,作为《方案》中规定的三项基本目标之一,《方案》要求,实现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便民化。利用大数据支撑生态环境信息公开、网上一体化办事和综合信息服务,建立公平普惠、便捷高效的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发挥生态环境数据资源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
“在大数据时代,人人都是一个传感器,人人都产生数据。”江苏省环保厅机关党委副书记何春银认为,“一定程度上说,整个社会织就了一张环境监测网。”
“这就要求未来环保数据的来源更加重视对社会公众相关数据的采集和整合,例如公众环境举报数据、社交媒体上的相关数据等。同时,环保政府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也应打造成为与公众互动的平台。”程春明说,“特别是环保政府网站,未来将统一权威发布环境数据等各种信息,提升自身的公众服务功能,成为与公众互动、共治的平台。”
此外,据记者了解,未来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工程还将打通各部委信息交换的通道,实现全国环境保护监控体系的整合。
“虽然方向已经清晰,但过程任重而道远。”程春明总结说,“大数据是方法论的聚变,是一场机制体制的改革,还需要协调各方力量稳步推进。”
更多数据分析,请关注东湖大数据 www.chinadatatrading.com!
数据学堂、热门数据分析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东湖大数据交易中心(ID:chinadatatrading)。


楼主热帖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赞 踩

168大数据 - 论坛版权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网友个人见解,与本站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网友自行投稿发布。若为首发或独家,该帖子作者与168大数据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168大数据的同意,并添加本文出处。
4.本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价值及用于交流学习,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
5.任何通过此网页连接而得到的资讯、产品及服务,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6.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若标注有误或遗漏而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尽快告知,本站将及时删除。
7.168大数据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关于我们|小黑屋|Archiver|168大数据 ( 京ICP备14035423号|申请友情链接

GMT+8, 2024-6-28 22:32

Powered by BI168大数据社区

© 2012-2014 168大数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